一世书城

字:
关灯 护眼
一世书城 > 三国之银狐 > 第六十二章 一年之内,三帝同崩

第六十二章 一年之内,三帝同崩

        上面横七竖八划了很多线,对于进攻部署,他已经做了无数次的筹划,现在就等着关羽那边的战果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是沉晨和诸葛亮想来一出围魏救赵,在曹休和关羽打的时候,他们进军并州或者河南,骑兵也能够迅速支援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整个曹魏的兵力亏损得极为严重,西线曹真、徐晃、朱灵等人加起来都不到十万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因而在这样的诱惑下,曹丕才决定放手一搏,把北方边军调到南方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在司马昭打寿春之战的时候,如果把司马昭二十六万的兵力加上诸葛诞十五万的叛乱魏军,当时光在淮南的魏军就有四十一万人,可见曹魏底蕴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未来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,时光不等人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胜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何况现在的曹魏已经远不像历史上那样强大,被削弱了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曹魏的数次战役也证明了这一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是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就在这个时候,门外邓艾和姜维几乎撒腿跑一样冲进来,喜形于色道:“大都督,关将军大胜,曹军被歼灭七万!”

        姜维抢先道:“刚刚飞鸽传书,关将军采纳了陆尚书之计,诱敌深入,把曹军引到了长江上,以水师大破曹军!”

        沉晨惊讶道:“居然歼灭了七万?”

        幽州骑兵的作用并不是配合曹休去攻打江东,而是放在河南之地,用于快速驰援四方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刻沉晨坐在桌桉后,看着河东舆图发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都不可能是全国兵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加起来损失都有二十万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从辅左刘备开始到现在也已经二十年。

        曹魏现在是孤注一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曹丕急于挽回颓势,想要削弱南方汉朝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今年都四十一岁了,一晃从曹操屠徐州到现在已经三十余年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历史上曹魏的兵力非常多,根据《三国食货志》的统计,曹魏鼎盛时期兵力能有六七十万之众,蜀汉鼎盛时期不到二十万,江东鼎盛时期能有三十多万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可比直接消灭二十万大军更划得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沉晨揉搓着太阳穴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次就是个很好的机会,如果能够配合孙权把江东打下来,那么南方大汉集团将直接损失数百万人口,三分之一的土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啊!”

东,把曹军赶到并州去,开始对并州展开威胁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这就意味着如果把幽州镇守边境防备鲜卑乌桓的田豫、阎柔等骑兵算上的话,整个曹魏的中央军、边军、地方军、郡兵加起来,可能已经不足四十万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综合下来,关中和荆州之战死伤十五万,关中之战损失三万,紫云山之战损失三万。

        人家刘邦七年平定天下,刘秀也只用了十二年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刘备的低没办法,但这在一统王朝的时间里,花费得也太长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再厚的底蕴也不可能这么消耗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回襄阳接受了刘备的遗命后,沉晨又回到了长安,因在曹魏的内应侦查到了曹魏把北方骑兵大量调到南方,便暂时取消了这个决定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除了边军以外,曹魏还要有一定的地方兵力,中央军以及防备少数民族的边军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钟会伐蜀十五万人,司马师三路伐吴二十万人,司马昭寿春之战二十六万人,诸葛诞造反的时候还有十五万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是败了,或者战略出现了偏差,没有大量消灭曹军,就得斟酌一下是否要出兵。

        东线曹休的十三万人,不止是原来部署在汝南徐州等地防备关羽的兵马,还有原本在青州、兖州、冀州等地的地方守备部队。

        主要是关中之战、襄樊之战、合肥之战、紫云山之战等多次战役的失败,让曹军损兵折将,死伤惨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就看云长叔那边的行动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报!”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如果沉晨对河东出兵的话,那么曹魏的骑兵很快就能赶到,这对于他来说有些不利,因此他就没有出兵,等待着江东那边的消息。

        沉晨振奋起来,大笑道:“

        但没想到七月份刘备病逝打乱了他的节奏,让他只能按捺住了这个想法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央军目前是夏侯渊那收拢回来的中路兵马,也在十万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还有大量最近几年扩充的新军,训练严重不足,战斗力也不高,在与南方士兵的较量屡次落入下风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曹休那边陷入苦战,骑兵就能出动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赢了,他就能挥师。

【1】【2】【3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极品美女老婆 我在大奉以文入道 暴君当道:满朝奸臣扛不住了 大魏锦衣千岁 大秦:我靠读书入圣,开局召唤大雪龙骑! 盛京小仵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