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所以你享受切肤之痛,沉沦于痛苦,提醒你不要忘记某个时间,某件事或某个人?”
治疗,脱,反复,煎熬。
二十六岁,不算很年轻,也不算老,一个可以活着,也可以死去的年龄。
一如既往抚着她的背,轻声说“鱼,现在是朋友对你说的话,别让努力白费,别把自己困进牢笼,有些事如果注定不能两全,就好好向前看。如果你很好,别再找我,别再陷入回忆里。”
“是的”
她们在人中相拥,在人海中落泪告别。
从这里再延申一个概念,‘Theory of mind’,假定其他人与自己拥有类似心智,从而揣测和理解其他人的意向和行为,简单来说,就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,建立起一种前提:某人是我的同类,和我一样有喜怒哀乐和正常感受,会受伤难过,那么你会认为必须用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他。
再去听那首歌的时候,你就会觉得又回到了那个时候”应榆认真地说。
邵说完给应榆倒了杯水,他知应榆需要时间思考,并没有着急。
“我不知。”
每个人只能感受自己的心智,因为生活经历,遭遇,情感等因素,假定了他与你拥有相同的心智,你与他成为同类,但是又用了自己无法接受的手段毁坏他,践踏他,所以你深陷愧疚和痛苦。
对他赎罪又或自我救赎,你无法抉择,像溺水的人在生与死的漩涡里挣扎。
在这个基础上,有一种人的镜像神经元十分发达,不需要看到听到,仅凭借着想象,就能激活神经元从而产生强烈的感受。
邵出国,应榆去送别。
“,谢谢你,我要为自己活着,不为正确,不为期望,只为自己。”
“你觉得你这样是正确的或是正常的吗?”
实在熬不过去的时候,邵会递给她一支烟,抱抱她。
邵沉默消化,缓缓开口“你知吗,人的大脑有很多个区域,并且受不同的神经元调控,其中有一种特殊的神经元叫镜像神经元,负责读取他人的行为,当它读取到某些特殊的行为,就会激活神经元,让人产生相同的感受,比如看到别人吃东西,你会感觉吃的很香。
应榆握住杯子,像下定某种决心一样“那我要赎罪还是救赎?”
“那你来找我的目的是什么?”
邵陪着应榆努力,过程煎熬又漫长,应榆终于慢慢稳定下来。
虽然没有看到对方,但你一直想象着他的痛苦,感知他的绝望,并且用自我惩罚的方式,强制代偿对方的痛苦。
应榆没有回答,给邵说了一个故事。
邵的思绪渐渐回拢,她看见应榆仰起,看着并不刺眼的光“要赎罪还是救赎”。
si m i s h u wu. c o m
应榆又闻见她上令人安心的香味,她遵从了本心,获得了解放,她感到舒服极了。
“祝贺你。”
更糟糕的是,这个人,恰好是你爱的人。”
“你这是陈述句”邵回答。
邵没有犹豫,抚着她的背,坚定地说“放过自己,好好活着,像你父亲嘱托的那样。”